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解读亨通光电上半年佳绩:光棒独立量产奠胜基

2015-09-09 10:09
来源: C114

  光纤光缆市场竞争逐步升级,日益呈现产业链竞争的态势。作为其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是否具备光纤预制棒自产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走得有多远”。

  2015年上半年,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亨通光电”)实现营收54.15亿元,同比增长34.46%;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62.62%。这样一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显然离不开它在光棒方面的进步与突破。

  经过数次扩产,亨通光电目前的光棒产能不仅能满足自用,还实现了部分外销;技术工艺上亦不断推陈出新,继2014年被誉为“超级棒”的大尺寸光棒实现量产,今年又开启了芯棒VAD2.0的升级与改造,亨通光电副总经理、研发中心负责人马建强说。

  光棒独立量产奠胜基

  光纤预制棒作为光纤光缆核心原材料,占到产业链利润的一半以上,并从上游制约光纤光缆的产能。与此同时,光棒制造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大,有着极高的技术和资金门槛。

  国内光纤光缆企业都积极向光棒制造领域延伸,但大都采取了与外企合作的模式,唯有亨通光电一直坚持工艺和设备上的自主研发。自2005年算起历时四年、耗资数亿,成功掌握了光棒核心知识产权,首创了连续化学气相沉积(CCVD)等高层次技术低成本的制造工艺。

  “光棒制造从装备到工艺都是自己研发,最难的就是开发探索的过程,没有什么可以参照借鉴。实际上很多的困难都在于细节,也就是说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摸索、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突破,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马建强回顾说。

  2009年3月,亨通光电开发出第一根合格的光棒,实现自制突破;2010年6月,其光棒项目正式投产。通过三次扩产项目,到2014年底亨通光电的光棒产能已经从最初的300吨大幅增长至1000吨,今年内预计将进一步增至1500吨——一般情况下,1吨光棒能拉3.3万到3.5万芯公里的光纤。

  对企业自身而言,光棒独立量产有效改善了亨通光电的盈利能力、极大地降低其对国外厂商的原材料依赖;庞大的光棒产能优势使之具备更显着的规模效益,有利于成本控制;“棒-纤-缆”的完整产业链布局也为其未来继续做大做强提供坚实支撑。而从宏观来看,亨通光电打破了国外技术和价格垄断,带动了国内光纤光缆产业整体实力跃迁,将有助于市场逐步走向有序规范,且加快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亨通光电的光棒产能在满足内部需求的基础上,还有10%左右的外销。据透露,目前主要供给国内企业,国外正在接洽之中,俄罗斯、韩国等地已有样品试用。

  技术工艺进步与突破

  2014年底,亨通光电研发中心研发的大尺寸光棒正式进入量产。这款被业界誉为“超级棒”的产品单棒长度6米、外径200毫米,能拉丝1.5万公里,相当于在苏州与北京之间7个来回,创下三项世界第一。

  “能做到这么大的尺寸,首先是我们采用了RIC套管技术,国内的光棒制造主要采用的是套管技术和全合成技术,套管技术的优势就在于降低成本(减少工序、提高成品率)和做大尺寸,而我们在该领域积累了多年的经验。此外,厂房和设备都需要全新设计,拉丝技术也必须更新。”马建强介绍说。

  实际上,这只是亨通光电光棒创新的一小个片段。到目前为止,它已经开发出G.657A2,G.657A3、保偏、低损、G.654等新型的光棒产品,超低损光棒也已立项,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今年以来,亨通光电还大力投入芯棒VAD2.0工艺的开发,这涉及到芯棒内部结构等一系列技术的升级。完成后,在不增加任何设备投入的情况下,可以提升近30%的芯棒产能,且降低10%左右的成本。

  之所以能够在光棒制造技术工艺上不断推陈出新,主要得益于亨通光电强大的研发实力。其研发中心现已组建了一支包括管理、技术、设备、专业及一线技能的研发创新团队,集中了装备、软件、电子信息、光通信、工艺技术和材料等各领域140余名优秀人才,并在线缆产品的开发中积累了丰厚的经验,特别是设备的研发能力堪称业界顶尖。

  近几年来,该公司已申请与光棒相关的专利50余件,授权31件;发明专利“一种大型光纤预制件生产的方法”在2013年获得第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而光棒项目亦获得了“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国工商联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重要荣誉。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光通讯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