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阿里云为何最有可能成为云计算一哥?
2、第二移动互联网热潮已经来临,行业正从过去侧总消费端过渡到企业、产业端的升级。
需要继续沿着马云上面的话来说。你理解从IT到DT这句话的内涵么?在我看来,这是移动互联网第二波热潮在启动。
第一波移动互联网侧重的是消费端。过去几年,尤其是2004年以来,伴随着智能手机勃兴,你感受到了电商、娱乐、视频、游戏等细分领域的力量。但是,第二波移动互联网热潮,正从这一端转向企业端、行业一端。
这与基础设施的升级有关。第一波移动互联网热潮,主要建立在通讯业尤其是3G市场的发展基础上。但是,随着消费深入,整个行业的发展,已受制于幕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与割裂,你知道中国老是讲三网融合,这就是基础设施部分的山头林立格局。整个市场,消费端已经适应了移动时代,而基础设施部分一只脚还在PC年代,电信、广电业的掣肘更是多多。
还与产业升级有关。巨大的消费力受限于实体经济困顿。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日益成为实体经济改造、结构调整的利器。过去几年,互联网沙文主义浓厚,导致传统行业升级被忽视,如今,互联网企业已经意识到,漠视实体经济不会有出路。而实体经济里面,一定会涌现出远比单纯互联网企业更具前途的巨头。这决定着一个融合经济的来临。
而在这一趋势下,产业互联网将成为一道风景。市场中心从消费端转向幕后基础设施端,它也是中国信息化的深入。一旦企业、产业真正插上移动互联网的翅膀,将会促使企业、产业利益的让渡,并再次激活庞大的消费端,形成整个互联网社会的良性循环。
事实上,对这一趋势的顺应,已经是阿里集团的动向。前几天,阿里无线在北京推出了百川开放平台,这个也是面向B端的应用开发者大会。
3、BAT生态中的差异化优势:无论消费端,还是企业与产业端,阿里开放平台距离实体经济最近。
如果没有上述覆盖消费与企业、产业服务的基础条件,纵使马云制定出100个牛逼的集团战略,阿里云也不会成为云时代的一哥。
阿里的基础条件,或者说相对其他同行的优势到底在哪?拿BAT来说吧,它胜过百度、腾讯的地方,就在于一以贯之的开放平台战略、大数据。阿里比B、T距离消费者、现实经济更近。
阿里发家于B2B,累积了海量B端数据。后来C端扩张,平台效应放大无数倍。它不但累积下BC两端数据,还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态,几乎可以覆盖现实生活里所有行业。如果以对现实经济的杠杆效应来做参照,在中国,没有哪家企业能比的上阿里,万亿规模的交易额,关联无数人的生计,就算电信运营商也不及。
百度借助搜索引擎,腾讯借助社交平台吸引的用户也是海量的。但是,它们并不能直接将用户转化为消费与交易。它们距离现实经济还有一段距离。严格来说,它们是一种工具型平台,而不是一个商务平台。当然,腾讯已经建立起微信生态,百度也推出了直达号,但是,除了侧重O2O模式外,它们对现实经济的撬动远远不及阿里。
有人老说,O2O规模更大,比实物商品电商平台更有未来。但我要说,这是两码事。它不是取代关系。而且,相比实物商品平台,O2O很难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市场,它带有社区性、区域性、垂直性特征。远在新疆的消费者不可能高频次跑上海吃饭、看电影,但他能在天猫上频繁买东西。有形商品的交易与无形服务的落地区别就在于此。它决定了平台的开放程度、覆盖地域的宽广程度。
阿里商业化远胜百度、腾讯,平台效应之大,与此紧密相关。事实上它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中国,你能看到过去几月,韩国总统、法国外长、意大利总理等许多国家领导人与高官,持续强调将本国实体经济与阿里平台嫁接,这决不仅仅是因为阿里在纽交所挂了牌。在他们眼里,阿里庞大的吸附力、跨地域优势,能撬动全球经贸往来。
阿里累积的大数据,在商业化方面,比百度们、腾讯们要更清晰,云计算与大数据之间是互为支撑的,我看到太多脱离其中一面只谈另一面。
这位阿里云奠定了最大的商业化基础。事实上,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去的不仅是开发者,有更多行业力量,连许多地方政府官员都现身其中。尤其是贵州省人民政府,甚至将整个省的“云上贵州”平台都迁移到阿里云平台上。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14立即下载>> 戴尔科技5G电信精准白皮书限时下载
-
12月26日立即预约>> 【润欣科技在线直播】探索5G时代的WiFi6应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研讨会】光纤技术在5G和云时代的应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19 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高层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第21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免费观展门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科技盛宴—2019 Arm年度技术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