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开启“去电信化”改革
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正在中国电信内部展开,而这次改革的关键词则是“去电信化”。
线路施工商欧阳东方没有想到,自己无意间参与到了这场改革当中。
2014年年初,欧阳东方手里刚好有些闲散资金。他从朋友处听说,嘉兴电信有种光纤改造项目可以引入民资。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考察了几个项目,然后投资了四五十万元。
欧阳东方告诉记者,他和电信的合作期限是3年。在此期间,电信按照光纤改造增量收入的42.5%给他分成。因为是根据收入增量进行分成,欧阳东方对该区域的业务增长格外上心。在嘉兴电信新丰支局的帮助下,他组织了自己的代理团队,每逢活动便与电信的员工一起进行营销。
欧阳东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收益较好的栖凰埭为例,他投资了30万元左右,每个月能拿到平均3000元的分成,也就相当于每年10%的利润。3年期限算下来,他就能拿到20%~30%的利润,“总比银行理财要好一些。”
其实,欧阳东方的投资只是嘉兴电信引入民资的一小部分。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嘉兴电信共签约合作项目36个,签约引入民资359.18万元,发展宽带用户1429户。
眼看欧阳东方尝到了甜头,其他人也对投资光纤改造产生了兴趣。不过,嘉兴电信网络运营部主任胡关林表示,他们并不是对任何民间投资都来者不拒。电信不是缺投资,他们更希望投资人能够在当地建立营销队伍。
不仅在嘉兴,整个中国电信都在尝试去电信化的改革,引入民间资本、划小承包、逆向考评等措施在逐步推进。
推动中国电信这样的传统运营商转身的,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提速降费、营改增、互联网企业兴起,对中国电信来说,传统电信市场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不仅三大运营商之间竞争白热化,新兴互联网企业也在争夺客户和市场。
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固话、宽带、移动等基础业务领域,中国电信存在着组织庞大、机构臃肿、资源投入产出效率低下、决策链条复杂、员工活力不足等“大企业病”,为此中国电信以划小承包为抓手,从贴近客户的生产一线入手,自下而上推动市场化改革。
2014年,中国电信出台方案,在基础业务领域的改革重点推进“划小承包与倒三角服务支撑体系”,试图通过这样的改革克服“大企业病”。
中国电信的一次调查显示,一线人员仅有30%的工作时间用于营销。一位支局长30%的时间要用来填报各种表格,30%的时间处理投诉,10%的时间处理支局事务。在改革后的今年4月,中国电信再一次的调查显示,一线人员80%的时间都用在了营销工作中。
记者从中国电信了解到,通过化小承包的试点,一线的积极性在提高。所谓化小承包,就是将核算单元由原来的分局、县公司细化到营业部、门店等,从最基本的生产经营单元开始,把每一个单元变成独立的经营主体。一批员工与中国电信解聘,然后以签合同的方式获得承包权,国企员工变成个体户。在完成了每年的经营任务后,承包经营者将得到更多的收益。
浙江电信管理层表示,很多情况下,社会上不仅有投资需求,而且有市场资源。在有些电信力量不能达到的地方,他们都会考虑民资引入。但是,在民资引入刚起步的阶段,他们也会仔细评估风险,避免出现法律纠纷,乃至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14立即下载>> 戴尔科技5G电信精准白皮书限时下载
-
12月26日立即预约>> 【润欣科技在线直播】探索5G时代的WiFi6应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研讨会】光纤技术在5G和云时代的应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19 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高层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第21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免费观展门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科技盛宴—2019 Arm年度技术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