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1985年,总部位于深圳,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1997年10月6日,公司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发行人民币普通股,同年11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社会公众股;2009年中兴通讯海外首个电查看详情>信管理服务中心在印度落成;2017年5月8日,中兴通讯公告收购土耳其上市公司NETAŞ公司48.04%股权。产品主要涵盖无线、核心网、终端产品等领域。
-
中兴通讯发布《无线智能编排网络》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提升5G感知,赋能千行百业
通过创新的AI智能编排引擎帮助运营商提升5G感知,助力运营商实现5G网络价值最大化。
-
中兴通讯发布《AIVO数字化运营方案白皮书》,推动智能化价值运营演进
近日,中兴通讯发布《自主进化网络-AIVO数字化运营方案白皮书》。AIVO数字化运营方案作为自主进化网络十大场景方案之一,可助力运营商实现运营价值最大化,支撑智能化运营的持续进化,从而满足运营商不断发展的运营需求,实现网络自主化演进
-
中兴通讯发布可商用的智能化光交叉产品
近日,中兴通讯发布可商用的智能化光交叉产品。该产品基于全光交换技术,可实现全自动化光交叉,能有效避免连纤过多带来的错连问题,减轻开局与维护人员的负担,降低运营商整体建网成本,有效推动E-OTN智能极简光网络全面落地。
-
5G早报:中兴467亿研发5G、三星平板打通世界首个5G预商用视频电话
中兴467亿研发5G、三星平板打通世界上首个5G预商用视频电话、西班牙电信与华为完成世界首个5G车联网PoC
-
中兴通讯发布业界首款T级别5G承载旗舰平台
中兴通讯重磅发布5G Flexhaul承载旗舰平台ZXCTN 6700,该平台最大支持单槽位T级别业务接入,拥有目前业界最大容量。
-
中兴Fronthaul光网络解决方案 助力4G大规模部署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面临着无线接入网高昂的投资和运维成本,以及快速增长的数据流量和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增长放缓等挑战。
-
中兴通讯Combo PON方案助力运营商宽带“增值”
近年来,接入宽带业务蓬勃发展,一方面是4K电视、3D游戏和高清视频和真人互动等高带宽业务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家宽带中国政策的驱动,宽带运营商纷纷加速接入宽带网络的建设部署。
-
中兴通讯将发布接入层新品设备 面向Pre5G backhaul承载
近日,在2016年即将开幕的全球移动通信大会期间,中兴通讯将正式发布面向Pre5G backhaul承载的接入层新品ZXCTN 608系列,该系列产品包含室外型和室内型多种机型。
-
解析中兴通讯10G PON方案及应用
唯快不破”的大宽带战略成为全球固网宽带发展的共识,“宽带中国”也迎来了“普及百兆、迈向千兆”的新时代。运营商需要选择合适可靠的接入网技术,以最优的性价比、快速高效地完成网络提速的目标。
-
中兴通讯协助中国联通研究院搭建数据中心沃云DCI验证平台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普及,数据中心间的流量出现爆发式增长,DCI(数据中心互联)网络成为运营商数据中心发展的重点。
-
微模块模式才能适应云计算需求 中兴微模块数据中心获奖
日前,中兴通讯与广东联通联合打造的深圳坪山微模块数据中心获得CDCC(中国数据中心委员会)颁发的中国数据中心标准化示范项目优秀模块化部署数据中心奖。
-
中兴通讯助力运营商网络SDN化 推IP RAN SDN解决方案
目前,三大运营商均已获得4G LTE运营牌照,移动互联网发展面临爆发式增长。伴随着无线业务的数据化,移动承载网络的IP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IP RAN是IP与传送网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移动回传网面向4G LTE承载的重要技术方向,为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
中兴通讯开启M-ICT新时代 灵动网关阐述M-ICT理念
中兴通讯认为“M-ICT 时代”即“万物移动互联时代”。由于IT(信息技术)与CT(通信技术)融合,以及便携式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ICT行业被深刻打上M标签。
-
中兴思秸FTTH综合解决方案
中兴思秸为广电双向网改及NGB建设量身定制FTTH综合解决方案,包括单纤合波、双纤二种入户方式。在光进铜退的大环境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程光网络,为终端用户提供宽带接入、高清电视、互动点播等业务。
-
中兴通讯推出针对广电市场的U-Cable解决方案
CCBN 2014上,中兴通讯推出针对广电市场的U-Cable解决方案,助力广电双向IP化网络改造升级、大幅宽带提速、介质灵活适配、节省TCO,快速提升网络价值。
-
中兴通讯发布业界最大交叉容量OTN产品ZXONE 9700
中兴通讯正式发布业界交叉容量最大、接入板位数最多的全新统一分组100G OTN产品ZXONE9700。该产品单子架交叉容量高达14.4T,业务接入板位最多,均居业内同类产品之首。
-
中兴PTN分组传送技术 为LTE演进保驾护航
近年来,PTN分组传送技术已经代替MSTP成为移动回传网的主力承载网。统一的接口,高效的带宽利用能力是PTN的主要优势。快速发展中的PTN网络,仍然面临资源瓶颈、安全隐患的制约,同时业务管道的动态化、网络自管理程度高等特性,带来了带宽难以绝对保证,运维管理困难等课题。
-
中兴通讯PON网优服务 打造接入网络的宽带明星
“最后一公里”的接入仍是骨干网与城域网的“瓶颈”,大容量、高速率的PON(无源光网络)宽带接入系统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在理论上可以有“无限”接入带宽的光纤接入方式以其经济、简单、可扩展等特点,成为业界一致公认的理想接入方式、宽带“明星”。
-
中兴发布全系列LTE小基站回传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近期发布了其创新的全系列LTE小基站回传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不仅满足了目前日益增长的移动宽带需求,也为后续小基站的大规模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中兴通讯:智慧矿山方案助力矿企安全生产
中兴通讯将业界先进的无源光网络技术、3G无线技术和软交换技术带入矿井生产一线,提升了矿井通信网络建设水平,有力支撑了煤矿企业绿色、安全、高效矿井的建设。
-
中兴通讯:ZXESS EasyTraffic FTTx网络流量采集分析系统
近几年来,随着高清、超高清、3D视频等高带宽业务的发展,用户对带宽的需求成级数增长,对业务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不断增长的高带宽业务需求和用户业务体验,基于PON技术的FTTx网络大规模发展。
-
中兴通讯推出创新OTT方案
10月17日消息,日前,中兴通讯在欧洲宽带论坛推出低码高清与OTT多屏融合技术相结合的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支持OTT(Over The Top TV)业务在TV、PC、PAD和手机等多屏终端的融合互动,结合低码高清技术节省传输带宽,帮助运营商低成本进行网络改造与平台建设,从而快速开展OTT业务。
-
中兴通讯:PTN技术的新发展和演进趋势
PTN是传送网分组化的主流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业务发展的驱动下,PTN面临了一些新的需求,这些新的需求对于PTN产业链的长期发展和应用范围非常重要,PTN能否满足业务发展的长期需求,如何演进和发展?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中兴通讯PTN产品总工程师 赵福川博士。
-
ZTE中兴通讯智慧城市总体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分为四个层次,最底层的感知层,它的作用是城市信息的收集;上面一层是网络层,它的作用是城市信息传递和储存;再上面一层是平台层,它负责对收集起来的海量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最上面的是行为层,它是智慧城市所必须实现的城市功能保障。
-
中兴通讯100G方案 开启超宽网络时代
100G的脚步越来越近,从OVUM的统计来看,100G DWDM市场已经在2012年启动,并逐步放量进入规模商用。100G DWDM必将取代现有的10G波分传输,并会挤压40G波分的应用空间。中兴通讯业界领先的100G解决方案,将携手运营商开启超宽网络时代。
-
中兴通讯发布面向全网络层400G及1T DWDM原型机
近日,中兴通讯在第16届欧洲WDM & Next Generation Optical Networking论坛上,首家发布并展示了面向各类网络应用的7种方案的400G/1T DWDM 原型样机。
-
中兴推业界首款运营级小型化OLT产品 助力宽带中国
近日,中兴通讯宣布率先推出一款运营级小型化OLT产品-- ZXA10 C320。该产品属于中兴通讯ZXA10 C300家族的一员,具备小型化、高密度、低功耗的性能特点,主要应用于低密度区域的PON网络建设。
-
中兴通讯eODN成功破解无源光网络发展困局
随着FTTH建设的不断深入,ODN潜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并且受到了新的挑战。挑战之一:缺乏统一支撑平台;挑战之二:缺乏海量光纤的管理手。
-
中兴:全程100G成全球高速光传输“引擎”
100G系统与10G/40G系统相比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传输容量;在系统色散容限、PMD容限等方面有了革命性的突破。随着移动互联网、高清视频等业务的高速发展,以及100G技术标准的不断成熟,100G时代已经到来,100G规模商用势不可挡。
-
中兴eODN:TCO 5年降低18%
中兴通讯eODN方案的最开始出发点在于为FTTH的光纤网络进行规划和管理,面向客户主要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传统的光接入网运营商。
-
中兴通讯力助广电双向网改造
随着“光进铜退”步伐的加速,基于EPON统一接入平台的FTTH、FTTB建设模式已经成为各地广电进行双向网改造的优选方案,并已在全国的有线电视网络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兴通讯力助广电双向网改造 2011-12-01 -
中兴通讯WDM技术实现多信道24Tb/s大容量超长距传输
中兴通讯WDM技术实现多信道24Tb/s大容量超长距传输,五大关键技术突破实现24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