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塔“广东模式”:智慧杆能给5G建设省多少钱?
2019即将成为中国5G的商用元年。
铁塔公司人士向科技杂谈透露,仅在广州市,今年5月17日前,将配合三家运营商完成近5000个5G基站的建设开通工作任务。
此前,2018年底也曾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在2019年内完成的5G基站数量,将达到至少8万个。
但对业绩日益窘迫的运营商来说,在新商业模式明晰以前,远超以前任何一代通信网络的5G建网成本,带来的更多还是严峻的成本压力。自去年以来,这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运营商最头疼的难题。
在前几天的业绩发布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就指出,5G需要大投资,但亦要“捂紧口袋",需要谨慎及逐步扩展业务。
铁塔公司成立以来一直通过深化共享,为运营商降本增效,共享的范围和深度也不断加大,原来更多是挂高空间、机房的共享,现在已转向塔、机房、传输、电力配套等综合共享,特别是广泛利用一切能利用的社会资源。
3月14日,铁塔公司在“共享”上又有了新动作,在广东牵头发起成立"智慧杆产业联盟”,计划通过全新的业务体系,来缓解运营商在5G建网上面临的站址稀缺及投资成本压力。
那么,这一模式真的能帮运营商省钱吗?
【1】
先来了解一下“智慧杆”。
按照铁塔公司定义,“智慧杆”是遵循城市道路、街道分布,按照"共建共享”"的理念,将各种前沿技术和应用集于一身,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扮演"末梢神经元”的"新型智能化基础设施”。
它能对照明、公安、市政、气象、环保、通信等多行业信息进行采集、发布以及传输,形成一张智慧感知网络,实现对城市各领域的精确化管理,以及城市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最终实现符合数字政府管理的、真正的智慧城市。
简单来说,它就是把电线杆、通信基站、路灯杆、充电桩、传感器、摄像头等各种设施和服务,集成到同一根杆上。
以前,路边都是“单杆单用”,各种杆、站、传感器等基础设施都是分散建设,既浪费土地和能源,建设成本也更高:
而现在,它们变成了“一杆多用”,标准化、系统化、集中化地统一部署,既分担了建设成本,也提升了运营效率:
目前,广东省已在广州、深圳、韶关、惠州等地开展试点。就智慧杆的建设运营模式、功能整合方式、产业带动模式,以及面向5G建网规划的杆塔布点方式等问题进行探索。
仅在广州市,就进行了政府大院、天河南二路、广钢新城、花城广场等8个智慧灯杆试点。
比如,在广州从化生态设计小镇进行的试点,“宏站+智慧灯杆微站+室内分布系统”三位一体的量身定制方案,就为生态设计小镇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无线通信覆盖服务。
其中,智慧杆上集成了通信基站、节能照明、LED显示屏、视频监控、气象监测等多种设备功能,还预留了智能电子导游、人流量检测、智能停车指引、车牌识别等功能接口。
【2】
事实上,“智慧杆”的理念与模式并不复杂,也并不新鲜,相关的技术与产品都已经成熟。
它的难点在于,如何将产业链各方组织为一个完整的生态,大规模地推进高效整合和集约建设。
基础设施怎样布点?如何规划?标准如何设定?由谁投资?如何招标?如何建设?如何运营?如何服务?如何划分收益?未来如何升级?……
每一个问题,都需要统筹考虑。
而各种问题集中到一起,成为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后,就必须需要政府的主导和促成。比如,在广东省智慧杆产业联盟成立及未来运行过程中,从政府顶层指导,到工信厅、住建厅、通管局各个业务部门的通力协同,都不可或缺。
而且,“智慧杆”对杆站、管道、网络等方面的建设需求,都与传统杆站普遍存在差异,所以传统的杆站需要进行建设改造,才能逐步升级替换。
所以,直到现在,中国的智慧杆建设,仍处在实践与探索并重的初始阶段。
尽管如此,放眼全球,中国在“智慧杆”领域的标准化、产业化乃至落地推进,甚至处于领先位置。
这正是“广东智慧杆产业联盟”准备解决的问题。
该联盟由30家建设运营、规划设计、智慧杆塔、综合通信技术、智慧照明、安防技术、应用平台等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未来还将持续扩展成员。
它的5个主要目标是:制定智慧杆行业标准;搭建多行业沟通平台;构筑政企沟通桥梁;探索多赢的商业合作模式;打造智慧杆产业合作共赢的生态圈。
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各方将成立智慧杆的共建共享协调统筹机构,并引入专业的智慧杆运营管理单位,负责对智慧杆相关资源进行改造、运营与维护。
(铁塔站址共享模式示意图,图片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在此过程中,智慧杆的产权将归政府所有,智慧杆运营管理单位则拥有智慧杆的特许经营权,对智慧杆进行统一的、专业化的运营及管理,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开挖、反复扰民等各种问题。
目前,这也是铁塔公司在全国首个省份发起成立的“智慧杆产业联盟”。
业内普遍认为,只要广东模式趟出成熟经验,这一模式就很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铁塔公司的更大规模推广。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