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工信部5G RedCap《征求意见稿》:国家将大力支持发展5G RedCap技术?

    2023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起草了《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就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大力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5G轻量化(RedCap)技术到2025年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分别从技术标准、产业体系、能力升级、应用创新、示范标杆、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等七个维度,明确了未来两年内5G轻量化(RedCap)发展的主要任务。

工信部5G RedCap《征求意见稿》:国家将大力支持发展5G RedCap技术?

    随着5G应用的逐渐落地,在不同场景中对5G性能要求存在差别,5G设备商在这其中看到了成本的空间。5G RedCap技术应运而生。5G RedCap技术作为轻量化5G技术,具有低成本、小尺寸、简单设计等优点,能够缩短终端的设计周期、降低终端成本,加速5G在中高速物联应用场景的市场拓展进程。国家工信部此次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稿,也足以证明5G RedCap技术在5G的应用落地具有不可置疑的助推作用。

    01.推进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   

    5G RedCap技术作为满足中速率物联网业务的需求而诞生的技术,对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大作用,是促进物联网、虚拟现实、智能交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的“燃料”。2023年,被认为是RedCap的商用元年。

    当前,全球许多芯片厂商、模组厂商、运营商及终端企业频频发力,从测试、技术验证及产品、解决方案的研发各方面,促进RedCap朝着规模化商用的方向前进。

工信部5G RedCap《征求意见稿》:国家将大力支持发展5G RedCap技术?

截图源自:工信部官网

    《通知》首先从5G RedCap 技术产业稳步发展、5G RedCap 应用规模持续增长、5G RedCap 产业生态繁荣壮大等三个方面描绘了我国5G RedCap发展蓝图。文件中指出,到 2025 年,5G RedCap 产业综合能力显著提升,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融合应用规模上量,安全能力同步增强。形成一系列 5G RedCap 高质量产品,推动 5G RedCap 芯片、模组、终端等产业关键环节成本持续下降。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实现 5G RedCap 规模覆盖,在工业、能源、物流、车联网、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打造5个以上实现100万链接的5GRedcap的应用领域。

以下为《征求意见稿》全文:

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各相关企业:5G 轻量化(RedCap,Reduced Capability 的缩写)技术是 5G 实现人、机、物互联的重要路径。推动5G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将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推进 5G RedCap 技术演进、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促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5G RedCap产业综合能力显著提升,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融合应用规模上量,安全能力同步增强。

    5G RedCap技术产业稳步发展。5G RedCap标准持续演进,技术能力满足多样化场景需求。形成一系列5G RedCap高质量产品,打造完整产业体系。推动5G RedCap芯片、模组、终端等产业关键环节成本持续下降,终端产品超过100款。

    5G RedCap应用规模持续增长。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实现5G RedCap规模覆盖,5G RedCap连接数实现千万级增长。5G RedCap在工业、能源、物流、车联网、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应用规模持续提升。遴选一批5G RedCap应用示范标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打造5个以上实现百万连接的5G RedCap应用领域。

    5G RedCap产业生态繁荣壮大。建设面向5G RedCap产业发展的技术和应用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5G RedCap标准制定。制定基于3GPP R17版本的5G RedCap相关行业标准,明确相关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等。支持产业各方积极参与3GPP R18及后续版本5G RedCap的国际标准制定,增强面向大连接物联场景的技术能力。

    (二)构建5G RedCap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推进5G RedCap芯片、模组、终端、网络、仪表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加快 RedCap与网络切片、高精度定位、5G LAN(局域网)等5G增强功能结合,满足不同行业场景应用需求。发挥基础电信企业现网优势,推动5G RedCap技术测试和应用验证,通过场景适配加速商用落地。丰富终端类型和产品形态,开展5G Inside等生态活动,提升5G RedCap终端产品应用兼容性和行业认可度,推动5G RedCap芯片、模组成本下降,加快终端商用落地和推广。

    (三)加快5G网络RedCap能力升级。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分阶段分区域推进5G RedCap商用,加快主要城市实现5G RedCap连续覆盖,提升广域物联业务连续性和可靠性,支撑更多应用场景接入。推动行业虚拟专网应用5G RedCap技术,完善5G物联能力,更好适配行业特点和满足应用需求。

    (四)积极开展5G RedCap应用创新。围绕产业数字化、治理智能化、生活智慧化等方面,加快探索5G RedCap应用,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推动5G RedCap在无线传感、设备控制等生产环节应用,打造更多面向工业、能源、物流、港口、车联网等领域的场景化解决方案,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5G RedCap与数据采集、视频监控等融合创新,加快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拓展,促进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推动可穿戴、智能家居等新型终端向5G RedCap演进升级,助力个人应用创新不断涌现。

    (五)打造行业领域 5G RedCap示范标杆。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基础电信企业打造模式创新、成效显著、易复制推广的5G RedCap应用示范标杆。通过“绽放杯”5G应用大赛、案例征集、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5G工厂名录发布等活动,聚集优秀案例和资源,树立先进典型,引导各行业应用创新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实现百万连接的5GRedCap应用领域。

    (六)构建融通发展的 5G RedCap生态环境。鼓励基础电信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发挥产业优势,推进5G RedCap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培育一批5G RedCap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发挥IMT-2020(5G)推进组引导作用,持续推进规范制定、技术测试等相关工作,加快5G RedCap产业成熟,推进5G RedCap具备商用条件。依托 5G 应用产业方阵,推动各5G创新中心搭建 5G RedCap 应用测试床,提供技术咨询、测试认证、供需对接等公共服务。

    (七)提升5G RedCap安全保障能力。推动5G RedCap安全与技术、应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围绕5G RedCap产品新特性,加快终端、网络、平台相关安全标准研制,加强5G RedCap上线和试商用前的安全风险评估,加快推动态势感知、威胁监测等安全能力落地应用,提升5G RedCap安全保障能力。鼓励5G RedCap安全相关检测工具、服务平台等研发,推动优秀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复制推广。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调。鼓励地方政府出台配套政策,支持5G RedCap网络建设、产业培育、应用创新、安全保障和生态构建,结合各地产业特点推进5G RedCap技术与优势行业融合发展,加大对5G RedCap中小企业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市场氛围。

    (二)做好监测评估。研究制定5G RedCap发展监测机制,常态化跟踪应用和产业进展,为相关政策制定、产业活动提供决策支撑。开展5G RedCap网络质量监测评估,促进网络建设量质并进,有效支撑5G应用规模化发展。

    (三)加强人才培养。发挥5G 应用产业方阵、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带动作用,培养5G RedCap、高精度定位、5G LAN、安全保障等相关技术专家,涌现更多5G跨行业跨领域的复合人才。

    (四)加大应用推广针对重点行业加强推广5G RedCap规模应用的典型案例和示范标杆。推动产业各方加强跨行业对接,通过现场会、宣讲会等多种形式,推广各行业5G RedCap应用的成功经验。到2025年,5G RedCap产业综合能力显著提升,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融合应用规模上量,安全能力同步增强。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光通讯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