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通信领域的中科院院士有哪些?
在微波理论方面发展了耦合波理论,领导研究组于1980年在我国首次研制成功单模光纤。1981年美国纽约理工(原布鲁克林)学院出版了他的《耦合模与非理想波导》论文选集。1984年,荷兰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专著《耦合模理论》。1990年以来获美国发明专利3项及中国发明专利多项。专著“非常不规则纤维光学的微波方法”于1997年由John Wiley&Sons出版。
郭光灿
光学和量子信息专家。1942年12月9日生于福建惠安。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现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物理系教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量子光学、量子密码、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提出概率量子克隆原理,推导出最大克隆效率,在实验上研制成功概率量子克隆机和普适量子克隆机。发现在环境作用下不会消相干的“相干保持态”,提出量子避错编码原理,被实验证实。提出一种新型可望实用的量子处理器,被实验证实。在实验上实现远距离的量子密钥传输,建立基于量子密码的保密通信系统,并提出“信道加密”的新方案,有其独特的安全保密优点。在实验上验证了K-S理论,有力地支持了量子力学理论。发现奇偶相干态的奇异特性等。
陈俊亮
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1933年10月1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讯系。1961年获苏联莫斯科电讯工程学院副博士学位。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60年代是有线600/1200波特及无线600波特数据传输设备的主要研制者之一。参加“DS-2000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研制,建立了程控交换机诊断的基本理论,提出了数字交换网络的理论模型与测试诊断算法。承担“DS-30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及“程控交换软件单元测试系统”等数项“七·五”攻关项目,提出了程控软件测试与维护新的方法与观点。90年代开始从事网络智能化的研究,主持研制我国第一套智能网系统,实现了该系统的产业化,并在我国通信网中得到实际应用。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