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50G PON演进之路:EPON与GPON的技术融合与博弈

随着工业互联网、8K视频、云电脑等新兴业务对带宽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传统PON网络正加速向下一代50G PON演进。在中国,EPON(IEEE标准)与GPON(ITU-T标准)长期并行发展,形成了差异化的市场格局。然而,在50G PON时代,两大技术路线首次实现产业链归一,ITU-T主导的50G PON成为共同目标。这一演进并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涉及波长规划、共存方案、产业链成熟度等多维度的复杂博弈。

EPON与GPON的演进挑战

EPON凭借初期成本低、部署简单的优势,曾在中国家庭宽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GPON则以更高的带宽效率和多业务支持能力,在企业专线等高价值场景中表现突出。然而,在向50G PON演进时,两者面临不同的挑战。 

image.png

图 1 PON技术演进

- GPON区域:平滑演进,三代共存

ITU-T标准下的GPON/XGS-PON/50G PON可通过多代合波(MPM)实现波长隔离,下行采用1342nm,上行采用1286nm。该方案复用现有ODN网络,用户侧无需改造,支持三代ONU共存,且产业链成熟度高,已具备商用条件。

- EPON区域:波长冲突,共存受限

EPON的宽频ONU(上行1260-1360nm)与50G PON的上行1286nm存在波长重叠,导致传统EPON无法直接兼容。目前ITU-T推荐的方案支持窄频EPON(1290-1330nm)与10G-EPON、50G PON的波分复用,而宽频ONU需通过逐步淘汰或工程优化解决。

EPON兼容方案的技术博弈

针对EPON的兼容难题,业界提出两种主要方案:

1.标准波分方案(窄频EPON)

-技术特点:窄频EPON(1290-1330nm)与50G PON波分复用,上行采用时分复用(TDM)。

-优势:标准化程度高,成本低,可复用现有ODN。

-劣势:无法兼容宽频ONU,需逐步替换老旧设备。

2.非标换波长+时分方案(宽频EPON)

-技术特点:调整50G PON下行波长,上行采用纯TDM,避免与EPON波长冲突。

-优势:支持宽频ONU共存,减少现网改造压力。

-劣势:缺乏国际标准,需新建产业链,且50G PON的链路预算需提升至33dB,技术挑战大。

技术路线对比与商业考量

image.png

注1:EPON/10G EPON时分,再与50G PON波分方案,50G PON可获得50Gbps带宽,1G和10G-EPON可获得原有的EPON带宽。

注2:EPON/10G-EPON50G PON全时分方案,50G PON带宽会随着1G/1G EPON和10G/1G ONU带宽增大而极具减少,极限情况下接近1Gbps。

从对比可见,GPON的演进路径更为平滑,而EPON需在“标准化兼容”与“非标共存”之间权衡。若选择非标方案,运营商需承担产业链不成熟的风险;若坚持标准路线,则需加速淘汰宽频ONU,可能增加短期成本。

未来展望:归一化与商用进程

据预测,50G PON将于2025年后进入规模商用阶段。在这一进程中,运营商需结合自身网络现状、业务需求及投资回报率,选择最优演进路径。无论是EPON还是GPON阵营,唯有在技术标准、产业生态和商业场景上协同突破,才能在下一代PON竞争中占据先机。

从EPON与GPON的“双轨并行”到50G PON的“技术归一”,中国PON网络的演进既是技术升级,更是战略选择。运营商和设备商需以终为始,在兼容历史与面向未来之间找到平衡,方能实现网络的高效、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