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巨额内部融资为那般?
作者:于占涛(光电新闻网编辑)
日前从华为内部多位员工处证实,华为刚刚完成新一轮大规模内部员工配股。虽然在华为内部员工配股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但此次规模之大、融资金额之高在华为历史上仍属少见。
据上述华为内部人士估计,每个人的配股量在2万股左右。目前华为的公开资料显示,华为员工总数为8.75万,如果按照参与人数为8万人计算,华为内部流传,此次内部融资总额在70亿元左右。
其实,早在今年年中开始,业界就有传言称,华为正在进行内部融资,但当时均属猜测。据记者了解,华为此轮员工配股从10月底启动,11月中旬正式开始,进入12月,所有涉及的员工已签字完成。
巨额内部融资为那般?
华为由于并未上市,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一般有三种来源,贷款,出售资产,特殊情况则依靠内部融资。华为多年来融资渠道主要依靠贷款:不过国开行的100亿美元融资额度即将到期;目前全球信贷紧缩,且国开行正向商业银行转变,日后贷款恐非易事。
资产的出售一直是华为重要的融资手段。2001年,华为以7.5亿美元的价格将华为电气出售给艾默生,2006年,华为又以8.82亿美元的价格将在华为3com公司中49%的股权出售给3com。今年开始,华为计划以4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终端业务50%以上的股权,但最终由于经济形势的影响,该出售计划没有完成。与此类似的是,北电网络为了获得更多现金流而计划出售其城域以太网业务,但遇上全球经济不景气,各买家出价偏低,至今仍未达成任何协议。
剩下的途径:向员工内部融资也是华为能用的唯一途径了。这不得不让笔者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个时候筹集如此多的资金?难道华为资金链出现了问题?抑或是有新的大战略举动?
有消息指出,华为一直在为收购北电的城域以太网业务而努力,华为曾与加拿大政府接触,希望能有更深入的合作,加拿大研究公司Globe & Mail周三称华为、思科和诺基亚西门子已对北电网络的MEN业务发起了收购要约。分析师原本预计该业务的出售价格将为10亿到20亿美元,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其价格将远低于此。有消息指出三家竞争者的出价在3.5亿-5亿美元之间。华为本次融资约10亿美元,应付北电的业务应该绰绰有余。——这可以看作是华为目前启动内部融资的动机之一,当然,这仅是猜测。除了这个原因,是否还有其他动机呢?
巨额融资凸显资金困局
因为不是上市公司,所以华为的业绩没有明确数据佐证,但业界普遍认为此举也暗示华为目前正面临资金压力。
华为官方预计,其终端业务未来3年可以保持年均40%的业绩增长率。不过,华为的乐观态度不能掩饰业内人士的忧心,曾有华为高管说:“华为明天就死,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在搭建华为的上亿块积木中,或许连任正非也无法识别哪一块是被抽出并摧毁华为大厦的。”庞大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构成,加上漫长的市场战线,正使华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海外电信业的电信调整正在挤压华为自认为具有优势的北非和南美市场,因为华为在澳洲、东南亚和北美市场,都是靠低价战略或贴钱战略完成的,这加重了华为的资金负担。
易观国际的邓中元分析,金融危机使得欧美市场的运营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为此,海外运营商会更多地考虑压缩成本。而且在网络设备提供和运营方案的解决上,跨国公司正在采取更实用和低价的战略,这无疑给了华为最致命的一击。
对于华为来讲,2006-2008年的利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靠压缩费用完成的,因此在新的一年里几乎可以认为华为再无多少可压缩的费用能够用于换取利润了,剩下的就是裁员了:有传闻表示目前华为开始启动裁员计划,有两批计划,第一批:基层裁员5%,领导裁员10%;09年1月份完成沟通;第二批:裁员估计在09年3月份或4月份进行。
在资本链上,华为资金紧张的情况也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转变,尽管有国家支持,但国开行所设定的贷款使用条件过于苛刻,使华为基本放弃了对它的使用,而忍痛寻求新的资本渠道。
尽管如此,曾成功度过几次行业寒冬的华为对未来仍信心十足,预计2008年全球合同销售额将达23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44%。市场研究公司EJLWireless发布的报告也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移动基站合同数总计为67个,其中华为获得了43%的合同,位居第一。爱立信等跨国巨头正持续受到华为的冲击,如果能较好地解决资本链问题,华为扩张的步伐仍可稳健前行。真的如此吗?
扩张隐忧
华为过去一直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在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取得骄人业绩,近年来华为开始主攻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开始在欧洲赢得多个大单,获得英国电信、德国电信,KPN等多家欧洲主流运营商订单,而华为在北美市场从今年开始也有所建树,不过都是一些小型运营商订单。
据Research and Markets发表的题为“华为在电信设备市场的份额上升--行业战略前景2008”的报告指出,今年第三季度华为的市场份额上升到了11%,是最大的赢家。
这份报告在回顾2008年第三季度的电信设备市场时,重点放在收入和市场份额的数据上。2008年第三季度GSM设备市场的收入同比下降了15%,这是因为运营商加大在WCDMA 3G网络的投入,而减少了GSM和CDMA网络的支出。这种转变使得WCDMA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了67%。同时也使得CDMA市场的收入同比下降31%。
这种下降是普遍的,EMEA(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收入同比下降18%,北美地区下降22%,即使是亚太地区增长率也从二季度的24%下降到6%。在市场份额方面,主要赢家是华为,在第三季度市场份额上升到11%。
华为市场份额的上升,是以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北电和三星的市场份额下降为代价。2007年华为夺得了UMTS/HSPA市场45%的新合同,这种对WCDMA设备市场的垄断,使得华为在电信设备市场大规模转向WCDMA 3G网络时,迅速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尽管如此,北美市场在华为的收入版图上份额依然很小,除了价格和质量因素外,政治和安全因素也是重要的障碍,易观国际分析师邓中元也认为,鉴于通信设备对国家经济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华为直接进入美国市场的可能性较小,美国运营商很难大批量购买华为的产品和服务。——也许收购北电城域以太网业务有助于华为进入北美市场。
其次,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之际,华为在销售额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其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逐年下降,而资产负债率却在逐年上升;一旦金融领域的影响蔓延到实体经济,消费者消费能力下跌会直接导致欧美运营商缩减开支,最后必然影响到华为的销售业绩。
爱立信总裁思文凯近日公开批评华为的增长方式,认为华为利用所有资源实现的增长,在金融危机中可能会受到惩罚。
而且,“华为在欧洲和北美市场应该还是处于亏损状况。”华为研发部门某原中层人士指出,华为在海外真正赚钱的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但拿下欧洲市场和美国市场有两个好处:一是发展中国家的运营商一般也来自发达国家,华为可借此熟悉市场;二是对发展中国家运营商有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如华为能在美国市场胜出将直接影响其在拉丁美洲市场的发展。
艰难的海外扩张也让华为付出了代价。根据华为的年报数据,其2005至2007年的资产负债率从58%、65.9%升至69.4%,2007年公司负债同比增长47.4%;在华为2007年取得收入增长40%的同时,现金流占收入比下降12.9%;其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增速更快,应收账款上升到公司总资产的50%以上;而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则不断下降。
快速的扩张和负债增加,也许是导致华为现金流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当然这都是猜测。
小结
本次危机的规模可以说是百年一遇,笔者认为,很多企业和专家对本次危机的判断过于乐观,没有认清其严重性和危害性。美国经济估计短时间内——3-5年内无法恢复,严重依赖出口,内需长期不振的中国经济要靠巨资基建来挽救过来貌似是痴人说梦,“日本失去的十年”在中国发生的可能性急剧上升,现在的企业要及时停止过度扩张的策略,收缩战线,保持强大的现金流是度过危机的不二法则。“这将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又寒冷的冬天。”尽管我们要战略上要藐视这些影响,但是从战术上必须要重视这种危机带来的影响——当然,对拥有现金,业务稳定的企业,现在是收购的好时节,“挑战也是机遇,”华为的融资背后的故事也许能说明更多……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