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狂欢的“双11”,运营商收获了什么


目前我们尚未查询有三大运营商有关今年“双11”的销售情况。但是我们查询到了2016年“双11”期间,中国移动公布的销售情况。2016年11月11日当天,中国移动外部电商总交易额达到4.2亿元,较2015年“双11”同比增长65.9%,创造了通信行业在互联网销售上的新奇迹。其中,中国移动天猫官方旗舰店蝉联通信类目行业排名第一,交易额突破3亿元,较2015年“双11”同比增长41.4%。从网络报道的新闻信息看,彼时“中国移动除了推出大力度的手机和宽带优惠,手机流量打折也不手软,推出了“双11专属流量包”、“流量日包、月包折扣”等多项大力度优惠政策”。最终“2016年“双11”当天中国移动天猫店访问量较去年同比上升52.5%,新增店铺收藏量近60万,销售流量业务近20万笔,宽带、终端等产品也受到热捧”。两年前的套路,中国移动还在应用。2018年的“双11”,曝光度最高的或许就是类似“1.1元11个GB月包”、“11月11GB日包”的宣传。好在今年可以扫码办理,实现了“看到既买到”的便利。

三、运营商的“双11”到底该怎么玩

眼看着“双11”的销售商机,运营商怎么才能更好地分一杯羹呢?我们相信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通信行业内外人士,特别是运营商人。作为销售渠道,运营商销售第三方终端等产品我们不做分析。这里我们只分析运营商如何搞好自有业务的营销。除了向销售商家和快递公司等企业用户批发短信等产品获利外,无论是号卡、流量套餐、流量包还是宽带,运营商的这些自有业务在用户端都具有使用延续性。因此,对用户来说,最大的消费障碍在消费预期。如果运营商“双11”销售的产品价格无法动摇用户的预期消费底价,特别是在监管层强力推行持续提速降费预期下,那么用户大概率不会消费,甚至只购买短期产品,比如流量日包、月包等,而不会订购长期业务。另外,即便订购了长期性业务,用户还是可以随时取消,如此以来“双11”的刺激用户消费作用也会削弱。

从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出发,运营商设计“双11”爆款产品时必须首先考虑未来一年内的业务价格走势。无论是从保有用户角度,还是从新用户获取角度,爆款产品必须动摇用户的心理底价。类似大流量+大语音的实惠产品,要给潜在用户留下错过此次,今后都无法享受如此便宜产品的印象。否则,无论是流量月包还是日包,都是刺激乏力的短期消费行为,搞不好效益上还是高投入低产出,甚至负效益。除了产品涉及外,节奏提前的营销预热宣传、打造“看到既买到”的新媒体介质、错峰销售、跨业联合营销(电器+流量、快消+流量等)、线下线上结合等,都是需要予以综合应用的。

以2017年“双11”天猫营业厅的数据为例,卖出宽带16.2万条,手机号卡37.9万张的销量值得运营商珍惜“双11”人造节的力量。当然,除了收获网络侧暴增的流量和眼前增长的业务外,运营商还应该在线上渠道中获得更多启发、更多效益。特别是借助类似“双11”全民疯狂活动,培养用户的线上自助消费能力。

(作者:杜建民)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光通讯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