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5G与AI产业共融 中国无人驾驶具有后发优势

5G时代正在到来,AI技术越来越成熟,两者深度融合,将会产生怎样的巨变?9月12日,相关专家在一次无人驾驶路测现场说,“科技正在用更快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活,随着5G和AI技术的发展,更大的变化也即将到来。5G是万物互联的基础,AI则是实现万物智能的工具,5G与AI真正实现深度融合,将成为带动新一代技术革命的‘发动机’,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更会使我们工作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与保障。”

5G与AI的结合,将催生网络边缘终端的智能化

业内专家介绍,近期工信部正式颁发5G牌照,开启了5G商用元年,比原计划提前半年。目前,5G网络标准已经完成,5G产业处在最后商用“冲刺”阶段。而AI能够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目前无论是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正在不断扩大。因此,5G与AI的结合,将催生网络边缘终端的智能化。其中,5G技术全面赋能,正让智能交通迎来变革,将会在无人驾驶领域首先实现新突破,让无人驾驶更安全、更快落地。

“5GAI能更快实现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目前,全球范围内绝大部分的无人驾驶公司,都纯粹地依赖于人工智能。应该说,全球最领先的无人驾驶公司在路测里程数、数据采集量和算法成熟度方面领先于我们。”中智行技术副总裁张振林说,如果走纯人工智能的道路,我们追赶起来非常难。但是,把5G与AI深度融合,中国将具有后发优势。

张振林认为,中国在5G技术上已遥遥领先,5GAI是在传统技术路线上的升级,如可实现超视距的感知、控制意图共享和智慧城市的高效调度,同时将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在人类开车的基础上至少提高两个数量级,从而可以更快实现无人驾驶的普及和落地。

记者了解到,中智行制定了5GAI中国新一代无人驾驶战略,即通过5G与AI从底层深度融合的技术路线,推动更安全的无人驾驶落地,推动中国高科技、汽车制造、电信运营、交通出行四大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无人驾驶 “中国标准”的确立,让“中国式无人驾驶”成为世界更安全、更先进的无人驾驶行业标准。

要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必须解决感知问题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6.4万人。每年,全球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过135万人。交通事故有人、车、路、环境四大因素,而最主要的是人为因素。其中,有94%由于酒驾、毒驾、疲劳驾驶、注意力不集中所造成。

道路交通部门相关人士分析说,“要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必须解决感知问题。现在,驾驶者往往在行驶过程中看不清、看不到,出现判断失误,操作失控,致使因感觉错误带来判断的错误,因反映迟缓带来判断的迟缓,因判断的错误带来操控错误,因判断的迟缓带来操作失败。

有专家提出,假设每天上路5000万台汽车,其 5000万个驾驶员每天开一小时车,就是5000万小时。如果有了自动驾驶,这5000万小时折算后节省下来差不多5000年可以用于娱乐和工作。如果自动驾驶得到突破,会催生更多的无人系统,节省更多的人类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无人驾驶技术绝大多数都以AI为主要的技术基础。为此,中智行有针对性地汇聚了一批来自国内外科技公司、出行平台及汽车企业等拥有无人驾驶相关成功经验的领军人才,把技术方案直接切入智能汽车最高级别的L4级全无人驾驶,在全球第一个采用从底层技术上深度融合5G和AI新一代无人驾驶技术路线,以激光雷达为主、视觉为辅,多传感器融合,将5GAI渗透到无人驾驶技术的感知、智能规划、云地精图、边缘车控、系统安全等各个方面,从而极大提升了无人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目前,中智行已完成5GAI无人驾驶红旗车队的组建,并且在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为大众成功进行了动态演示,并在南京、海南、长春等地也开展5GAI无人驾驶的路测。

产业共融 加速中国式无人驾驶落地

记者在路测现场看到,一排“黑色壳体”的红旗轿车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传感设备,一条黑色的“大线”连接着车辆的后备厢。“黑色壳体”犹如无人驾驶的“眼睛”,上面整合了四个摄像头、四个激光雷达、卫星导航和惯性陀螺仪等硬件系统,它们可以实时搜集车辆周边的信息,生成三维立体地图,精确度目前达到2cm。后备厢内则是无人驾驶的算法单元,相当于无人驾驶的大脑,工程师和程序员通过远端操作,对车辆进行控制。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邓志东认为,5G的网络连接解决了自动驾驶过程中的数据洪流问题,但只有加上AI才能让无人车具备认知能力,5G在自动驾驶中已经有了应用场景的落地,比如自动驾驶测试中的远程安全监控。

在世界物联网大会上专家们形成如此共识,放眼全球范围,目前中国在5G和AI具有领先优势,借助产业共融,即通过“5G第一+AI第二+中国速度”,将AI驱动的汽车通过5G纳入到智慧交通乃至于智慧城市这个大的网络平台中,应可更快实现“中国式无人驾驶”的落地,让中国无人驾驶后来者居上实现换道超车,对整个社会带来巨大价值。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光通讯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