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海峰
时间飞逝,转眼我国5G从2019年11月商用,到现在已走过约两个寒暑。回首往昔,我国三大运营商,积极推进5G建设步伐,并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 SA(独立组网)网络,累计开通5G基站96.1万个,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70%。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中国三大运营商发展都很快,但存在差异、有快有慢,尤其在5G承载网的端到端切片功能实现上。那么,三大运营商在5G网络等领域到底取得哪些成绩?什么原因导致切片功能差异化?未来,我国运营商5G建设需要注意什么?
回首两年:硕果累累
目前业界对5G价值已达成共识,5G高带宽、低时延、海量联接的网络能力,使得网络服务化成为可能,将为运营商带来更多的ToC、ToH、ToB(消费者、家庭、政企)市场商业发展机会。因此,我国三大运营商均按照“适度超前、以建促用、建用结合”的原则发展5G,并取得丰硕成绩。
首先,在5G网络建设方面,我国运营商累计开通5G基站超97万个,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70%,年底将达到超140万个。
在刚刚举行的全国5G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现场会上,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表示,截至6月底,中国移动已开通5G基站超50万个,占我国5G基站规模的50%以上,全球1/3以上;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表示,截至7月底,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建设5G共享基站已达到47.8万站,基本实现了对一般县城及乡镇的覆盖。
其次,在5G套餐用户增长方面,5G ToC用户转化率高。近日,三大运营商6月份运营数据悉数公布。在这份成绩单中,5G套餐用户总数接近5亿(4.93亿)。其中,中国移动5G套餐用户一枝独秀,达到2.5亿。
而近日国家印发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到2023年,国内5G个人用户普及率会超过40%,用户数量将超过5.6亿。从目前表现看,这个5.6亿目标将很快就能实现。
最后,5G ToB全场景覆盖,从树标杆转向规模复制。据工信部数据,垂直行业领域,大型工业企业的5G应用渗透率超过35%,电力、采矿等领域5G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5G+车联网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我国已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形成100种以上的5G应用解决方案。我们具体看下三大运营商5G ToB发展进程和差异点。
中国移动
5G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巡视500千伏鹏城变电站
中国移动拓展行业龙头示范项目超过200个、5G商业化项目超过4000个,布局9大行业平台。中国移动标杆项目面向90多个行业业务场景,形成了成熟的商用方案,从树标杆进入规模复制阶段。我们发现,中国移动在5G ToB拓展方面既关注场景的广度,又关注商业拓展的深度,涉及矿山、电网、医疗、港口、警务和制造等多个业务场景,并且在南方电网、华凌湘钢等标杆局点实现了商业闭环。
中国电信
5G+机器视觉系统检测产品质量
中国电信已为多家政企客户提供5G的定制网服务,发起5G产业链创新联盟。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信全面推进云网融合,通过虚拟化、云化和服务化的技术架构创新。在商用探索方面,中国电信已在上海、江苏、四川、宁夏等地开展云网融合试点,其中代表有江苏电信孵化云网互调,支撑视频云提质上量;宁夏电信通过云网安一体的网络,给5G toB用户提供电商化体验,后续将继续打造超50个商业应用案例。
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致力于5G技术在垂直行业的创新应用,针对不同行业客户的场景化需求帮助ToB行业应用升级,比如,山西霍州煤电庞庞塔煤矿智慧煤矿专网方案,河北省电子政务“全省一朵云”、“全省一张网”方案,广东某海关的云专线智慧监管方案从而为千行百业的客户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中国联通后续计划打造超50个5G ToB商业案例。
推本溯源:成绩背后有共性也有差异
众所周知,我国通信行业从“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到“5G领先”,付出大量汗水。在笔者看来,中国运营商能在5G发展中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源于三大运营商有着明确的战略规划、标准投入以及5G部署思路。尤其在5G承载领域,“5G建设,承载先行”,而三大运营商表现出色。
首先,在标准进展方面,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为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2017年初,中国移动率先提出5G承载需求和SPN(Slicing Packet Network)技术架构,并在2018年成功立项。到2020年9月,中国移动携手伙伴,经历与国外厂商的多轮较量后,最终依靠发表的150多篇标准文稿,实现SPN标准正式发布。
中国移动联合多单位在ITU-T完成5G承载网SPN系列标准立项
众所周知,FlexE(灵活以太网技术)作为5G承载网切片基础技术,为业务提供确定性保障。中国移动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强,推动创新了国际标准MTN(Metro Transport Network)技术,针对更低时延、更细粒度的ToB业务量身定制,引入MTN通道、带内OAM、误码检测等,并将切片从5Gbps颗粒度拓展到了10M颗粒,匹配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今年6月,中国移动联合合作伙伴,发布了《中国移动SPN小颗粒技术白皮书》,白皮书面向5G+垂直行业和政企专线客户不断涌现的小带宽、硬隔离、确定性低时延、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业务需求,提出N×10Mbps小颗粒技术方案。据悉,该技术能够在智慧电网、智慧港口、智慧医疗等场景中,满足行业控制类业务10Mbps级小颗粒硬管道隔离,以及确定性低时延的需求。
而从2017年起,在国际标准文稿累计,中国电信约30篇;中国联通约10篇文稿。业内人士分析,在标准领域,中国移动成绩更为突出,因为投入了更多的标准技术人才和资源。
其次,在战略规划方面,中国移动全面实施“5G+”战略,强化5G+4G协同发展、5G+AICDE融合创新、5G+Ecology生态共建、5G+X应用延展,推动5G融入百业、服务大众;中国电信发挥“5G+云网融合”优势,开创To C、To B、To G联动发展新模式;中国联通将5G作为引领发展的战略牵引,聚焦5G创新应用生态,做强5G应用创新联盟。
最后,在5G部署方案方面,中国移动为了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优势,主推端到端新建方案,节奏最快,2020年已实现城区、县城覆盖,2021年启动乡镇覆盖。SPN网络采用核心、汇聚200GE,接入50GE组网的高规格建设方案,通过集中式管控系统部署优化运维能力的分层L3VPN承载5G业务。结合ToC、ToB用户需求,SPN网络通过切片保障定制化的业务需求。
因为SPN网络端到端支持SR-TP+MTN切片(含MTN接口和MTN通道技术)能力,并且支持快速开通切片的能力,提供确定性体验、电商化服务和智能运维的服务能力,为发展商业成功打下良好基础,在抢占ToB蓝海市场中占得先机。
中国电信则基于SRv6/EVPN协议基础,形成STN设备、组网、配置等系列规范,并于2020年完成SRv6+EVPN+FlexE的目标组网验证。从简化运维、降低成本等角度,中国电信从汇聚设备开始支持切片功能和SRv6功能,这与中国移动端到端部署切片存在一定差异。目前中国电信暂未启动2021年接入层设备的集采,接入设备是否新增要求具备FlexE分片和SRv6特性,具备端到端分片能力有待观察。
中国联通建设了以DC为中心的全新智能城域网,采用类似Spine-Leaf的“核心+汇聚”架构,提升网络流量疏导能力、网络智能化能力和差异化服务能力。据悉,该方案采用SR+EVPN简化协议支持业务统一承载,具备平滑升级支持SRv6及FlexE分片能力,可为千行百业客户提供时延可承载、带宽可保障的高品质网络。
商业解密:选择恰当的技术,才能决胜未来
两年多来,三大运营商在5G建设中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我们也不难看出,中国移动领先技术保障ToC用户业务体验,5G信号覆盖好,5G套餐用户净增量大,累计数量处于领先地位。
在ToB方面,中国移动牵引5G相关国际标准,并基于无线、SPN、核心网端到端切片的技术方案,推出5G优享、专享、尊享的“三享”的商业解决方案,把领先技术成功孵化为商业优势,在ToB应用场景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率先从树标杆转向规模复制阶段。据高同庆介绍,中国移动已拓展行业龙头示范项目超过200个,5G商业化项目超过4000个。
在笔者看来,中国移动取得领先,有部分原因是中国移动本身在移动业务上深耕多年、市场占优,还有一个被大家忽略的明智之举:在建设5G网络初期,在SPN技术领域战略性投入,较快让5G网络具备切片能力。
5G网络切片能力可以产生什么价值?5G网络切片技术是将5G网络分割成多张虚拟网络,每个虚拟网络之间,包括网络内的设备、接入、传输和核心网,是逻辑独立的,任何一个虚拟网络发生故障都不会影响到其它虚拟网络。
基于5G切片技术,运营商可根据业务需求的不同,灵活地对无线网侧协议栈功能进行定制切分,将网络划分为“头等舱、商务舱、经济舱”等区间,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网络服务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5G网络价值。比如在智慧港口建设中,对5G网络可靠性及安全性要求很高,可靠性需要达到99.999%。因此,SPN小颗粒技术能够满足这类场景需求,助力商用成功。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推进5G无线基站的共建共享,各自建设5G承载网络。但对比看,中国电信选择的5G承载网络发展道路,在切片能力实现上有所欠缺,在ToB竞争中处于劣势,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补齐短板。中国联通已启动在南方非承建区的承载网建设,提升面向ToB业务的网络能力。
通过复盘过去2年三大运营商5G发展我们发现,运营商要在5G领域取得领先,就必须在5G关键技术领域进行战略投入,有效保障技术进步,提升商业市场层面的竞争力。
其中,中国移动在MTN技术上持续投入,孵化出了新商业模式,发掘新的蓝海市场,找到新的商业增长点,值得业界借鉴。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