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长光卫星IPO:直播间“买火箭”,商业卫星公司离盈利还有多远?

2022-12-29 15:19
洞察IPO
关注

作者:苏杭

出品:洞察IPO

12月23日,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光卫星”)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

作为国内第一家集卫星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遥感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商业遥感卫星公司,长光卫星已组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遥感卫星星座,但商业卫星下游应用市场规模较小,即使到处“蹭热度”,长光卫星距离盈利仍然无期。

成本降十倍仍亏损

1952年,新中国第一个以光学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成立。

2005年,在时任所长宣明的支持下,长春光机所将“一弹一星大口径大光栅”纳入到新的发展规划,决定要研制卫星,探索星载一体化技术路线。

以传统卫星而言,平台与有效载荷(即航天器上装载的直接执行特定任务的仪器设备,如光学相机、通信终端等)是分开独立设计的,卫星平台的状态通常是固定的,载荷的设计需要围绕平台来开展。

而所谓星载一体化,是一种按照“以载荷为核心”的思路,将平台与载荷融为一体的技术,主要目的是在保证卫星高性能指标的前提下,使得卫星的体积、重量、功耗大幅降低,从而降低卫星的研制成本和发射成本。

2014年1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

在政策的支持下,同年11月27日,长春光机所、中小基金、问宇航天、中元航天等28方股东共同出资,设立了长光卫星的前身长光有限。

2015年10月,长光有限研发的“吉林一号”首组四颗卫星成功发射。

长光卫星副总经理贾宏光在接受采访时介绍,2015年升空的第一代“吉林一号”卫星重量控制在400多公斤,研制成本大约在8000万元。

招股书显示,其最新发射的第三代卫星,重量级下降至约40kg,单颗制造成本已下降至约为800万元。

重量降低,火箭运载成本随之减少,贾宏光表示,过去能发射一颗星的价格,如今可以发射10颗星。

图片来源:长光卫星招股书

不过,虽然成本已经大幅减少,但由于下游应用产业尚不成熟,销售收入无法覆盖同期发生的卫星折旧成本等支出,长光卫星的毛利率及净利率仍未转正。

2019年-2021年及2022年1-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内”),长光卫星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456.01万元、1.04亿元、3.12亿元及3551.57万元,净利润分别为-3.92亿元、-3.91亿元、-2.2亿元及-2.07亿元。

长光卫星的收入来源包括卫星遥感信息服务,即通过自有卫星提供数据及相关服务,以及卫星制造及相关服务,包括卫星整星及部组件的生产及销售、试验与测试服务、搭载服务及冠名服务等。

报告期内,长光卫星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84.48%、-70.04%、-9.84%及-278.32%,其中卫星遥感信息服务毛利率分别为-579.91%、-88.79%、-24.38%及-483.74%。

报告期各期,卫星遥感信息服务收入分别为1599.98万元、9086.64万元、1.82亿元及2104.03万元,同期,卫星及地面站的折旧及运营直接成本就分别达1.03亿元、1.57亿元、2.01亿元及1.15亿元。

图片来源:长光卫星招股书

“追”马航、“买”火箭求出圈

在通常的认知中,航天服务、卫星服务离普通人的生活实在太过遥远。因此,虽然国内的商业卫星行业从2014年至今已发展了8年,但下游应用仍以政府机构或大型国企为主,这一点在长光卫星的下游客户中也可见一斑。

报告期内,长光卫星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2.77%、60.13%、72.64%及60.62%,其中常年占据前五大客户行列的也主要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等。

为了开拓下游应用,让商业公司甚至是个人更多了解及参与使用遥感卫星信息服务,长光卫星近几年做了不少“破圈”之举。

2018年9月3日,有媒体报道,英国一专家宣称其通过谷歌地图找到了疑似马航MH370的残骸,地图上显示飞机残骸位于柬埔寨密林中。

9月4日,长光卫星微博账号发文表示“目前调动十颗卫星去拍了”,这条微博一石激起千层浪,一部分人认为“调动”一词不够严谨,因为卫星有固定的轨道,不可能随意变更,也有人认为根据具体需求改变拍摄、上传策略也算“调动”。

无论如何,长光卫星此举在宣传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9月6日,长光卫星公布了初步拍摄结果,虽然目标地点被云层遮挡无法确认,但该条博文还是获得了超5万点赞,长光卫星也成为“新晋网红”,微博粉丝数量增加了十几万。

此后,长光卫星还曾拍摄美军基地意外发现隐身战机F-35所在位置、直播美军航母进港过程、拍摄苏伊士运河“堵船”进程、拍下梅西世界杯夺冠巡游等。

2020年4月1日,直播卖货如火如荼,曾经的头部主播薇娅在直播间“卖火箭”引起了巨大关注。据悉,当时其售卖的是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的运载服务,原价4500万元,直播间优惠500万元,定金50万元,最终该服务被长光卫星拍下。

此处还有一个小插曲,据新华社报道,2020年9月12日,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2C卫星时,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

或许是受此影响,2020年是报告期内长光卫星唯一没有向快舟一号的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采购火箭发射服务的一年。

下游市场规模增长缓慢

之所以长光卫星如此费心于企业宣传,或许与商业卫星的下游应用不力有关。

虽然商业卫星在全球行业内发展了多年——2013年全球共有36颗遥感卫星提供商业数据服务,到2022年1月1日商业遥感卫星数量增加到了489颗,但市场规模却并未见大起色。

智研资讯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1年,全球遥感卫星市场规模由35.9亿美元增长至63.26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9.9%。

尤其是下游的服务业,招股书显示,2016年-2021年全球卫星遥感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仅从20亿美元增长至2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仅6.19%。

但即便如此,长光卫星的组网计划也只能快步前进。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长光卫星“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拥有72颗在轨遥感卫星。

未来,长光卫星预计2023年底前实现138颗卫星在轨,具备全球任意点10分钟的重访能力;2025年底前实现300颗卫星在轨,具备全球天覆盖的能力。

一方面,由于国际规则中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主要分配形式为“先申报先使用”的抢占方式,而考虑到卫星频率及轨位资源的稀缺性,快速组网抢占先机是所有卫星企业不得不选择的路线。

据华泰证券统计,截至2022年5月,国内共有12座遥感卫星星座,总规划卫星数量超千颗。仅2021年就发射了61颗遥感卫星,布局速度明显加快。

图片来源:华泰证券

另一方面,随着大量遥感卫星投入市场,市场上的卫星遥感原始数据总量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遥感卫星数据标准价格持续下降。

美国北方天空研究所(NSR)数据显示,2022年,超高分辨率光学数据价格预计将跌至20.8美元/景,较上一年下降约5%,高分辨率光学数据价格预计将跌至10.7美元/景,同比下降约15%,中分辨率光学数据价格将跌至2美元/景,同比下降约13%。

在目前看来规模有限的市场内,又遇上竞争加剧,长光卫星虽然占据一定的先发优势,但随着竞争愈发激烈,究竟何时能盈利,仍是压在不少投资者心中的一个疑问。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财说网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原文标题 : 长光卫星IPO:直播间“买火箭”,商业卫星公司离盈利还有多远?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光通讯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