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授课促卫星光通信技术大发展
OFweek光通讯网消息,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于20日上午10时许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本次太空授课持续45分钟,内容为展示并讲解太空中的失重现象等,通过天链数据“中转站”传送双向实时授课画面,实现天地之间的视频提问和回答。
这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太空授课的国家。
中国以往的载人航天任务受带宽限制,航天员在太空中只能听到声音却无法看到地面的高清画面。中继卫星建立“空─空─地”传输链路后,电子邮件、视频通话等天地之间沟通交流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的太空授课,通过天链数据“中转站”传送,公众可以看到更稳定、更清晰的实时画面。目前神舟十号测控通信系统仍采用陆、海、天基测控网,与神舟九号任务相比,新增加了2012年7月发射入轨的天链一号03中继卫星。03星与01、02星共同构成中国太空数据“中转站”,这进一步提升了神十任务测控通信覆盖率。天链一号三星实现了全球组网运行后,航天员可以随时随地与地面联系。
这次太空授课主要基于天链一号3颗卫星提供的中继卫星系统。2012年7月25日夜间,“天链一号03星”成功发射,中国由此正式建成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
据介绍,数据中继卫星不同于传统的通信卫星,它必须要解决高速运动的卫星之间的捕获与跟踪,对精度要求极高,这在天地测控通信方面则是一次突破。
据报道,天地大容量信息处理产业瞄准未来多媒体卫星通信、导航数据、高分辨卫星遥感、测绘等大容量数据的即时传输与处理需求,努力提高卫星应用综合效益和价值,重点突破高速大容量微波、激光数据压缩传输与处理核心技术,研制高效微波、激光数据压缩与数据传输设备,打造卫星数据传输与处理应用产业链。比如,未来可以随时随地从卫星下载高清影片等。
在现在信息量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人们对通信系统容量的要求也在高速增长,而当前无线通信受到带宽和容量限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对图像信息的实时传递更是无能为力。随着激光的产生,光波通信技术日益表现出适应这种通信需求的势头。卫星激光通信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都对此极其关注,并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主要是因为用激光进行卫星间通信具有如下优点:开辟了全新的通信频道使调制带宽可以显著增加、能把光功率集中在非常窄的光束中、器件的尺寸、重量、功耗都明显降低、各通信链路间的电磁干扰小、保密性强并且显著减少地面基站, 最少可只有一个地面站。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