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小米回应造车:未正式立项

利润是小米考虑最多的因素

即便小米没有走“完全自主造车”的路线,汽车的产业链的复杂且冗长及极高的安全、可靠性需求也是小米最需要自我拷问的重点。

在需要重资金投入的汽车领域,再次走“高性价比”的小米路线,小米面临的挑战不小。何况在现阶段,智能汽车仍未能大批量商用或者家用,在收成方面仍未可观。

所以,小米对待造车一事,在早期,更多有着“隔岸观火”的味道。

据悉,包括雷军及其相关的公司已经投资了 40 家左右有关造车、汽车后市场以及出行的企业。涵盖造车层面、车联网层面、自动驾驶层面及生态链中的各个环节。

但,由于小米在汽车产业链没有完整的代工体系,小米或不会亲自下场造车,而是选择代工的模式,就像近两年互联网公司和传统车企们的合作一样,而自建工厂造车跟造手机难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故,小米在手机制造领域的经验难以复用。

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到 2025 年将达到汽车销售总量的 20%。

这意味着,即使整体的汽车销量不再增长,按照 2019 年的销售规模计算,新能源汽车 2025 年的市场规模将超过 500 万辆,是目前的 5 倍左右。

加之,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在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个市场规模还将呈倍数增加。

而随着新秩序的形成,后来者将很难再入席,大资本的日渐投入,对造车市场的瓜分,造车风口也许会提前关闭,车上得晚,可能就会错过这一程。

在造车这个可能转瞬即逝的风口上,显然,小米不敢再徘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光通讯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