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被股东高位清仓非致命,寒武纪的困难是对时间的稀缺

2023-10-08 16:20
深潜atom
关注

本文系深潜atom第704篇原创作品

千不要头铁,和行业巨头正面PK

花满楼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2023年,ChatGPT带火了整个AI板块,作为国内AI芯片领域第一股,身负两大风口的寒武纪毫无疑问是最吸睛的企业之一。

年初第一个交易日,寒武纪的收盘价为56.78元/股,至4月21日曾一度站上271.47元/股,哪怕之后股价回落,截至9月28日依然高达123.95元/股,总市值依然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当前寒武纪的机遇是巨大的,因为商业化落地困难以及财务状况不佳,面临的困境是客观的,伴随而来的股东清仓,也带来不良影响,尽管公司开启回购,但尚未扭转颓势。寒武纪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更多的资金,解决众多的挑战

持续亏损,股东高位套现

资本对于寒武纪还是认可的,至少曾经是认可的。自2016年后,连续获得10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50亿人民币,吸引了包括阿里巴巴、联想、曙光、科大讯飞等顶级互联网、服务器和人工智能公司的入股,并且在2020年成功登陆股市。

在各类云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终端设备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领域,寒武纪都展现了巨大的能力和潜力,在未来技术升级的大环境下,具备丰富的想象力。

2022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收入达到71.11亿美元,在英伟达的阴影下,寒武纪当前似乎并未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中信证券上述报告显示,在云端智能计算市场和边缘智能计算市场中,目前市场份额主要由英伟达等企业所占据;在智能计算集群系统市场,基于英伟达GPU产品的集群占据市场优势地位。与英伟达等集成电路行业巨头相比,寒武纪存在一定竞争劣势

2023年中总营收1.14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3.37%;亏损5.4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46%。我们通过文心一言询问寒武纪的困境,文心一言给出的回应如下:

商业化落地困难。寒武纪虽然掌握了大量的专利技术,但在商业化落地方面却遇到了困难。自成立以来,寒武纪一直依靠融资维持企业的生存,自身造血能力严重不足。此外,随着AI行业的竞争加剧,寒武纪也面临着所有AI企业共同的困境,即AI商业落地难。

财务状况不佳。寒武纪在上市初期曾因股价大涨受到关注,但随后便陷入了长期的下跌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公司的财务状况不佳,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数据显示,2017年-2021年,寒武纪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7.49亿元,净亏损为28.61亿元。

这是市面上大多数AI芯片公司面临的困境。伴随着AI芯片行业的集体闯关暂时失利,资本态度开始转变,资金、人才和技术正在向巨头倾斜,包括英伟达、华为等巨头,虹吸了众多AI芯片新势力的资源。

在成立的6年时间里,寒武纪只有一个商业化项目被认为是“唯一赚过钱”的,就是与华为的合作。对于寒武纪来说,最大的打击无异于大客户华为的流失,在痛失大客户的同时,也多了一个直接竞争对手。

招股书显示,2017年到2019年,寒武纪对华为海思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的销售金额为771.27万元、1.14亿元和以及6365.80万元,占到公司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销售收入比例的100.00%、97.94%和92.56%。

与华为IP授权的成功合作以及商业化的初试牛刀,主要得益于华为出身的梁军。在华为工作多年的梁军在2017年加入寒武纪,寒武纪的NPU模块也内置在华为发布的首款手机AI芯片麒麟970中与之一起亮相,并就此打开行业知名度。

不过,两者的合作终结于2019年华为麒麟810处理器搭载自研AI芯片。第二年的3月,梁军也因“与公司存在分歧”离职。寒武纪股价当时立刻大跌18.38%,市值蒸发超36亿。市场主要担心,在华为与寒武纪结束合作,以及华为背景的梁军离开后,全研发人员掌舵的寒武纪,商业化将越来越无力。

2017年至今,累计亏损超过46.6亿元。2023年上半年,寒武纪甚至还陷入降薪裁员传闻。寒武纪也表示,因为职工薪酬减少摊薄了研发支出,侧面验证了这一传闻。

不过,相比较裁员降薪传闻,股东们高位套现是客观事实。2023年9月23日,寒武纪股东国投创业基金减持实施完毕,本次累计减持739.87万股,套现14.82亿元,基本完成清仓。在此之前,南京招银、湖北招银等众多股东,纷纷宣布清仓。

面对股东的陆续清仓,寒武纪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陈天石博士出具不减持承诺。再之后的9月27日,寒武纪也发布公告表示,首次回购股份12.44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03%,回购成交的最高价为129.00元/股,最低价为127.97元/股。不过,股价并未因为寒武纪的回购计划而上升,反而连续出现下滑。

寒武纪需要现金补足时间缺口

尽管内忧外患,但寒武纪并非一无是处。相比较其他IPO失利的企业,率先拿下国内AI芯片第一股的寒武纪,依然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技术领域,截至2023年6月30日,寒武纪累计申请的专利为2774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700项。境内专利申请1789项,境外专利申请692项,PCT专利申请293项。

按产品线划分,寒武纪的业务包括云端产品线、边缘产品线、IP授权及软件。2023年上半年,公司1.14亿元总收入中,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部分收入1.09亿元,边缘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部分收入523.82万元,其他业务收入43.9万元。作为一家500亿市值的巨头,营收多少有点扎眼。

作为一家想象力丰富的科技企业,亏损不可怕,可怕的是商业化进展不顺利,寒武纪需要丢掉高傲,砥砺前行。我们不能否认,在与同一批新势力的竞争中,寒武纪是成功跑出来的那个。前期的成功,足以让寒武纪自信,不过现在的竞争对手已经变了,寒武纪的发展规划,也应该作出调整。

管理大师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一书把创新分为延续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绝大多数企业创新都会推动产品性能的改善;而“颠覆性创新”常常“后发制人”,弯道超车。历史上延续性创新通常会使得龙头企业不断巩固自己的领先地位,而颠覆性创新往往意味着旧有产业格局被打破,新的产业龙头诞生。

大公司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品牌、资金和人才储备,这可以让其在很多业务开展上快速成功。不过,对比之下,新势力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决策链条更短,船小好掉头。具备一定的技术资源的寒武纪,在现金流逐渐萎缩的当下,尤其需要开源节流,重新梳理业务。

大公司的综合成本更高,这意味着,需要将成本转嫁到产品上,正因如此定价往往很高。从视频到化妆品,再到工具,都已经被验证了。对于寒武纪来说,一个方案是接受从脏活累活做起,等到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再杀入中心市场

我们见过太多大公司,在细分赛道被新势力打得丢盔卸甲,寒武纪也可以选择扎根某一个细分赛道。比如在当下十分火热的智能驾驶领域,寒武纪投入一定研发资源,研发、设计满足新兴客户需求的芯片产品,可以不断开拓新的应用场景、拓展新的客户群体。

深耕行业客户,以点带面加速产品在更多标志性应用场景的落地,进一步拓展业务覆盖范围和客户覆盖领域。这对于商业化受困的寒武纪,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一切的关键都是时间、时间、时间,如果无法快速占据某一个细分赛道,被其他友商占据先机,寒武纪或将面临更大的噩梦。

当然,这背后需要资金的支撑,截至2023年6月30日,寒武纪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9.79亿元,较2022年底减少4.88亿元。接下来的挑战就是能否通过金钱换时间,以及是否愿意并且能够从细分赛道杀出。

英伟达能够逆转英特尔,更加熟悉国内市场的寒武纪,同样有巨大的机会从英伟达和华为等巨头的阴影下脱颖而出。这并不是一场勇气游戏,寒武纪千万不要头铁,和行业巨头正面PK。

       原文标题 : 被股东高位清仓非致命,寒武纪的困难是对时间的稀缺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光通讯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