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不止七姐妹,还有一个AMD
图文 | 躺姐
任何一个想要做生成式大模型的企业,都会是英伟达或者AMD的客户,而且这个需求只会与日俱增。
前段时间,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在瑞士达沃斯的讲话环节中表示,当前的算力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未来的AI进程,依然需要大量的计算芯片作为支撑;另外根据阿斯麦尔的信息披露,公司第四季度的订单量比第三季度增加了两倍多,且2024年全年收入将与2023年相似。
位于产业链中间位置的台积电,在最近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中,也证明了人工智能对于整个半导体行业杠杆作用。根据公告,台积电公布的2024年收入增长指引远高于预期,至少能达到20%,推动增长的主要原因就是HPC(高性能计算)带来的旺盛需求。
而在整个产业链的另一端——AMD今年成为了美股市场最耀眼的明星。得益于去年末发布的MI300芯片的优异性能,成功抢到了人工智能芯片带头大哥——英伟达的风头,今年以来该公司累计上涨超22%,股价屡创新高。
虽然包含其AI芯片销售的数据中心业务整体占比还比较小,但整个对他们能成为英伟达重要挑战者的预期很高。
毕竟,AMD是在传统CPU和GPU市场上都能占据一席之地的企业,虽然CPU比不过英特尔,GPU比不过英伟达,但胜在两方面的技术力一直能保持跟随甚至偶尔超越,无论是PC市场触底反弹还是AI需求继续高歌猛进,它都能从中受益,凭借已有的技术积累,甚至有望在未来大热的AIPC领域取得领先。
事实上,无论是英伟达、AMD、英特尔,还是台积电和阿斯麦这些半导体产业链企业,市场对他们的期待在之前是远低于Meta、谷歌等科技大厂的;但在ChatGPT横空出世之后,作为半导体“军备竞赛”的重点,芯片的多寡与算力正相关,凭空多出这每年数千亿美元的需求,直接拉高了这几家半导体企业的收入空间。
于是,全都拜AI所赐,半导体出现了一个从去年开始,又将贯穿今年全年的大行情。
01 AI,半导体的救世主
如果没有AI出现,我们对于半导体整个行业的预期是偏悲观的。
在半导体的产业链中,整体分为四大环节:单晶硅片制造、IC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其中,设计环节相对资产较轻,也更加接近终端消费者和企业,品牌效应强;生产和设备制造环节相对资产较重,因此,市场往往倾向于给这些芯片设计企业更高的估值。
像英特尔、AMD和英伟达属于芯片设计企业,主要做的是芯片的设计和研发(英特尔比较特殊,自己也有晶圆生产厂),而具体的生产环节则交由像台积电这样的晶圆代工厂,核心设备如光刻机则是由阿斯麦进行生产。而硅片制造和封装测试,由于整体价值量较低,就不作详细讨论。
不过,无论是在产业链的什么环节,在2023年多少都受到了产能过剩带来的影响。
2021年,由于比特币的暴涨带动了挖矿需求,以及居家办公带来的消费电子热潮,整个半导体行业进入了供不应求的状态,头部晶圆制造商开始扩张产线。再到2022年《芯片法案》的出台,在拜登政府高达520亿美元的补贴刺激之下,大量先进制程的晶圆产能上马,产能过剩的情况逐渐凸显,再加上没有了比特币挖矿和消费电子需求热潮,整个行业的空间在2023年受到了挤压。
根据公开资料,2023年,全球12英寸产能利用率为70%至75%,8英寸产能利用率为65%至70%,相比2021和2022年均有所下降。另据台积电刚刚发布的财报,全年公司营收706.26亿美元,同比下降4.5%,其主要原因同样也是整体产能利用率的下降。
从股市上看,2023年明显是半导体的牛市。过去一年,AMD的股价涨幅高达123%,绝大部分的上涨出现在公司的数据中心GPU(AI计算芯片)有了明确预期之后;而台积电被产能过剩拖累得有些明显,就算有了AI芯片的东风,在过去一年的涨幅也只有不到20%。可以说,如果排除AI带来的利好因素,2023年美国半导体股票大概率不会出现集体上涨。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拜登政府承诺的补贴逐渐落地,又有源源不断的水源进入了半导体行业,这种由政府补贴带来的繁荣,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
在《芯片法案》的支持之下,美国拜登政府宣布将向英特尔、台积电等数家半导体企业发放数十亿美元的新工厂补贴。根据公开信息显示,这是《芯片法案》颁布后的第三笔补贴,和前两笔不同的是,这次补贴的是先进制程半导体技术,且资金规模要大得多。
不过,同样是花纳税人的钱补贴先进制造业,在美国拜登政府遭遇的负面舆论要大得多。在Seeking Alpha上,许多评论都是对这些补贴的冷嘲热讽,其中最高亮的一个评论,是指责民主党从纳税人手里偷窃,肆意干预市场经济,错误分配资源以达到民主党自己的政治目的。
当然,同样也有补贴政策的支持者,他们认为随着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加大对半导体行业的补贴,美国必须保持政策支持力度才能保住现在的领先地位。
无论这些言论是对是错,起码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现如今推动美股AI股接连上涨的因素里,美国拜登政府对行业倾斜的巨额的财政支持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这些财政补贴,会沿着“芯片-算力基础设施-大模型”的产业链路流动,最终成为整个AI行业的水源之一,加上生成式AI带来的市场空间,让整个半导体行业在2024年享受繁荣。
02 AMD的惊喜
大家都享受着繁荣的红利,为什么今年上涨最快最好的却是AMD?解答这个问题,其实还是要从芯片本身谈起。
目前,市场主流的芯片为两类,CPU和GPU。CPU,是中央处理器,GPU是图形处理器,目前大热的AI计算芯片,其实就是GPU。关于二者之间的区别,一直以来存在一个比较形象的段子:CPU是博士生,做的是高难度的复杂题目;GPU则是把一群小学生聚集到一块,让他们去做普通的加减乘除。
当然,二者的区别显然不会如此简单,用更加精准的说法,是通用性和专用型的区别。
如果把CPU比作是一台超级跑车,那GPU则相当于一辆货运卡车,它们的任务其实都是把货物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只不过,CPU运行速度更快,但是每次只能携带一两件货物,GPU虽然运行速度较慢,但一次能够把这些货物携带完。
CPU的设计理念,使得它更擅长处理的是快速但少量的数据,因此更适合担当一台计算机的“大脑”,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运行等操作都必须依赖它来进行;而GPU的设计理念,则使得它更擅长处理大量重复数据。也是因此,在遇到像图像处理、深度学习这样需要大量重复的工作时,GPU的效率显然比CPU更高。
在芯片发展的早期,GPU的概念并不存在,那时,电脑的图形画面基本都是2D平面的,用不着一个专门的处理器来计算视频画面。但到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特别是随着3D游戏的快速铺开,电脑画面中的物体要在空间里经过变换,还要进行光照处理,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性才得以体现。
而在整个芯片的发展史中,英伟达在1999年发布的Geforce256可以看作是GPU的开端,也正是因此,奠定了这家公司在GPU行业“带头大哥”的地位,随着AI计算芯片需求快速放量,成为2023年美股市场最早涨起来的“卖铲人”。
不过,在市场占有率方面,虽然CPU比不过英特尔,GPU比不过英伟达,但AMD这几年来一直稳坐CPU和GPU的第二梯队,从产品的技术指标看,一直对这两个领域的大哥保持了相当紧密的跟随,在部分指标上还曾有过一些超越。
也是因此,在生成式AI的时代来临之后,AMD快速做出了自己的AI加速计算芯片——MI300。从各项技术指标看,MI300对比英伟达的H100芯片是丝毫不弱,在一些如AI推理工作负载、内存容量和HPC工作负载等方面,还有着超过1倍的领先。
在MI300发布之后,市场对AMD的期待是很高的:这个在CPU和GPU上都不够出众的公司,有着在生成式AI时代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潜力。当然,我们并不认为AMD就真的能一举超越英伟达,毕竟后者多年的技术积累和CUDA带来的竞争壁垒并不是很容易被超越,但争夺出一块市场空间的能力还是在的。
根据CEO苏姿丰在1月30日AMD业绩交流会中的表态,基于强大的客户池和扩展的业务,现在预计AMD数据中心GPU的收入将在第一季度连续增长,并在2024年全年超过35亿美元,超出此前预期的20亿美元。同时,苏姿丰表示从2024年一季度开始,每个季度的收入都会增长,且增速会在下半年上升。
如果一切顺利,AI会给AMD带来全年接近40亿美元的营收增幅,即便其他所有业务板块收入不变,也会给整个公司带来接近25%的同比提升。毫无疑问,这是目前市场能够想象到的最大的预期差,可能AMD还不够优秀,但反差已经足够大。
03 结语
单纯的去看GPU,任何人恐怕都无法得出AMD将会超越英伟达的结论;单看CPU也是同样,没人会觉得AMD能赢英特尔。
但加在一起呢?
过去,无论是CPU还是GPU,在绝大部分场景下,彼此之间的协同效应并不会因为品牌不同而存在多大差别。但在未来越来越庞大的数据中心市场中,特别是为了生成式AI大模型而搭建的数据中心中,CPU和GPU之间的协同效应,很可能会成为企业破局的关键点。
毕竟,这种CPU和GPU之间同品牌的协同效应,就曾被AMD拿出来当做自家产品的卖点。2020年,AMD曾推出Smart Access Memory技术,那些使用AMD的CPU和GPU组装电脑的玩家,可以获得13%的游戏性能提升,后续该技术逐年升级,目前已经成为AMD兜售CPU和GPU的一大亮点。
未来,在为生成式AI大模型计算的数据中心上,AMD如果能够拿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且实现比单独采购更大的效率提升,很可能会让他们的收入预期再度上升一个台阶。而这样的整合型解决方案,是英特尔和英伟达都很难在短时间做成的。
某种意义上,这就是现在“万年老二”AMD的最大优势,系统整合带来的潜力,可能会超越所有人的想象。
原文标题 : 美股不止七姐妹,还有一个AMD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