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光微芯片高功率放大器:体积仅为毫米级!
DESY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了一种基于硅光学微芯片的高功率放大器,其体积仅为毫米级,但输出功率超过1瓦特,远超以往同类微型设备的水平。
这一突破使得集成光子学领域能够采用片上高功率放大器,减少对外部放大器的依赖,从而显著简化了微型设备和传感器的操作流程,降低了成本。
这些设备广泛应用于医疗手术、激光遥感、电信以及未来加速器系统和X射线源的光学电路中。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期刊上。
高功率放大器是现代光学系统的核心组件。研究第一作者Neetesh Singh指出,为了实现这些系统的广泛应用,它们必须体积小巧(毫米级),同时保持高功率输出,且能大规模生产以降低成本。
然而,微型化面临挑战:光学系统尺寸越小,其能量存储和功率输出能力越低。因此,以往微系统不得不依赖外部大型放大器。
Singh团队在新研究中首次采用了自研的“大模区(LMA)”波导技术,成功在极小空间内放大了光信号。关键在于波导电场的横截面积(即“模式”)的扩大。实验中,团队将氮化硅和铝氧化物制成的光子波导模式横截面积从1平方微米增至30平方微米,从而将输出功率从几十毫瓦提升至1瓦特以上。
这一成就得益于微芯片表面的精妙设计:4平方毫米的芯片上嵌入了狭窄的硅氮化物波导,波导外覆受控厚度的铝氧化物层。光信号在波导中传输时,先通过特意设计的收缩部分,迫使模式“离开”波导,横截面大幅增大,像云一样漂浮在铝氧化物层中,但仍与原始波导保持连接。铝氧化物层中填充的铥离子经外部激光激发至高能态,与信号光子在较大的LMA区域内相互作用,提取能量。
为进一步放大信号,研究人员多次让信号通过LMA区域。波导扩展部分将信号云重新吸引回狭窄波导,使其在芯片边缘转180度,再次通过LMA区域并收缩,以便吸收更多能量。
最终,该技术在最小空间内实现了信号的大幅增强,且信号质量保持不变。在许多系统中,外部放大器将不再必要,使系统更小、更便宜、更可靠。
汉堡大学物理学教授、超快激光与X射线物理学小组负责人Franz K?rtner强调,微型LMA高功率放大器将推动未来复杂光学电路的集成,类似微电子学的发展。这将使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复杂光学系统成为可能,广泛应用于加速器、X射线源等领域。
本研究得到了欧洲创新委员会“Femtochip”项目和德国研究基金会PACE项目的资助,并与瑞士LIGENTEC公司及荷兰特温特大学MESA+研究所合作完成。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2月26日观看直播>>> 维度光电·引领光束质量分析应用全新浪潮【免费下载白皮书】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7.30-8.1马上报名>>> 【展会】全数会 2025先进激光及工业光电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全数会2024电子元器件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 2024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