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对话徐文伟:华为凭什么规模突破欧洲市场

2016-06-20 09:20
来源: C114

  欧洲市场的规模突破,是华为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既通过这一行为本身验证了华为的技术实力、规范了企业运作,也为其登顶全球最大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提供了必要的资粮,具有粮仓和形象店的双重意义。

  继瑞典斯德哥尔摩、意大利米兰、德国慕尼黑之后,当地时间6月14-15日,以“科技之美”为主题的第四届华为欧洲创新日活动登陆法国巴黎,各路重量级嘉宾云集罗斯柴尔德公馆,共同探讨科技创新如何融合美学与人文境界,开创全联接的美好新世界。期间,华为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分享了他对欧洲市场、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等热点话题的观点看法。

  “华为多年以来在欧洲赢得了市场的成功和很好的口碑,究其原因,第一离不开我们的国际化、第二得益于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第三我们的创新是真正基于客户需求的创新。”徐文伟掷地有声地说道。他曾于2005-2008年担任华为欧洲地区部总裁,亲历并带领了那个重要过程。

  华为“在欧洲,为欧洲”的主张并非一句空话,这不仅意味着欧洲的人才、技术创新优势辐射到全球,也意味着中国乃至全球的应用市场对接到欧洲。如今这家公司的众多重要机构包括全球财务中心都设于欧洲,致力于将欧洲的基础研究和创新优势与其产业化能力结合起来,并积极投身欧洲如火如荼的数字化浪潮,以“开放、合作、共赢”原则与领先ICT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价值。

  华为凭什么规模突破欧洲市场?

  从2000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成立研发中心算起,华为进入欧洲已经有16个年头,从最初的默默无闻甚至饱受质疑,发展到今天已经与全欧洲主流运营商建立起牢固合作关系、消费者业务和企业业务亦迅速抬头全面铺开。根据年报,其2015年欧洲中东非洲(EMEA)销售收入为197亿美元,仅次于中国市场。

  作为ICT技术高地和高端市场,欧洲市场进入门槛颇高,特别是进入欧洲运营商短名单之前首先要经历长时间且全方位的考察。那么华为是如何规模突破这个市场的?那些顶级运营商又因何从质疑转变为认可?

  2005年与英国电信(BT)签署第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加盟其“21世纪网络”即国家宽带网络计划,是华为规模突破欧洲的开始。徐文伟以此为例说:“要获得欧洲客户的认可,首先你必须是一家国际化的公司,也就是管理、运作必须是国际化的。怎么证明?从员工生产环境的保护到你的供应商是否使用童工,都要全面进行认证。整个认证有10多项内容,涉及管理体系、质量体系、社会责任体系、财务体系等各个环节。我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认证,发现华为基本达到了欧洲领先运营商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

  技术实力以及真正基于客户需求的创新能力更是敲开欧洲市场大门的关键。华为分布式基站是一种基带处理单元(BBU)和射频模块(RRU)分离的小型基站,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安装方便的特点,而这些正是当时苦于机房难寻、基站耗电量大、安装费用高的欧洲运营商所需要的。因此,自华为2005年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分布式基站开始,这种新型基站就迅速成为各大运营商的宠儿,包括沃达丰在内的全球顶级运营商都选择了这种基站。

  2007-2008年正是网络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则使得运营商在进行网络投资时比以往更谨慎、更敏感。如果有一种基站能够适用于2G/3G/4G的各种制式,那么部署这种基站将无需担心制式的变迁和演进的方向。这一次华为再次走在了前面,其2007推出的第四代基站是世界上第一台GSM/WCDMA/CDMA/WiMAX/LTE多种制式共平台的基站,一经问世即在德国O2、捷克T-Mobile等欧洲主流运营商得到了商用,而这种解决方案SingleRAN的命名也成为了事实上的行业标准。此后,华为更是以SingleRAN与挪威TeliaSonera先后开通了世界上首张4G商用网络和首张4.5G商用网络。

  除此之外,还必须遵从欧洲的法律法规,无论企业管理、商务拓展还是税务、用工。徐文伟颇有感触地表示:“欧洲一张网络要用5-10年,所以运营商选择的是合作伙伴,不会为降低成本而轻易更改供应商。如果你的技术或质量不达标、长期发展可能有风险、不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即时白送他们也不会接受。”

  欧洲与华为的强强联合

  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是迎难而上、坚持创新,一方面需要很强的基础研究来支持探索。正如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所言,“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

  徐文伟介绍说,华为有8万多研发人员,每年都将销售收入的10%-15%用于研发,2015年其研发投入为92亿美元。在研发经费中,用于研究和创新的投入也日益增多,逐渐形成约20%-30%用于研究和创新、70%用于产品开发的格局。

  “欧洲有一个显着优势,就是在基础研究方面功底深厚、思路领先,涌现出诸多闻名世界的学者专家,但在产业化上稍有不足。而华为除了自己做基础研究以外,整合产业链的能力很强,尤其对产业未来发展的理解与判断经验相当丰富,能够带领产业前进。”他认为,将欧洲的基础研究和创新优势与华为的产业化能力结合起来是典型的强强联合,华为正紧密握手欧洲、与当地的产业界和学术界合作,以形成面向全球产业竞争的双赢合作。

  比如徕卡原本是不产摄像头的,与华为手机合作后,联手打造了一款引爆手机迷和摄影圈的双摄经典,从而开拓了新的业务,并一步就进入了全球最大的中国市场,这种商业层面上的互惠互利堪称完美双赢。而英国物联网公司Neul原先找不到盈利方向,华为斥资2500万美元收购后在其技术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融入对运营商业务和物联网的理解,最终拿出了可商用的芯片,支撑了整个欧洲的物联网产业链,作出很大贡献;华为与运营商更是在此基础上开发出NB-IOT标准,NB-IOT比传统GSM网络增益20dB、覆盖面积扩大10倍,确保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覆盖到,为物联网和云的发展打开很大空间。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光通讯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